1 2
乡镇特色产业巡礼之张楼篇
发布时间2020-07-13 17:31
浏览量:3115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政企互助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一个农业之乡,如何结合实际,在抓好农业这个根本的同时,走活民营经济一盘棋,发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帮扶和带动作用?张楼乡立足城边、河边和路边的地理优势,依托七里店非公有制经济园区和汽车销售带,走出了一条“产业挖潜,壮大支柱,创优特色,培育亮点”的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之路,为全乡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群策群力 为民营经济解难题

中国当代经济、教育、人口学家马寅初说:“从经济的原则上说,农业国家是不能达到‘富裕’的,事实上比较富裕的国家大都是工业国家。”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工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张楼就素有“食品之乡”的美誉,10余家食品厂不仅吸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近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成为我市民营经济的亮点。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对生产生活条件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加之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力推进,张楼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群策群力,从本乡的区位优势着手,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从立项、审批、用地到相关证照办理,都提供便捷、优质的“一条龙”服务,激活了民营经济的一池活水。

政府为企业解难,企业帮政府分忧,政企互帮互助,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截至2017年底,全乡二三产业总量稳步上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9.6亿元,排名全市第四;固定资产投入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完成3.1亿元,全市排序第一;规模以上企业9家,其中方正彩印年产值突破3亿元,三省雄关酒业、四海食品、宏鑫精密铸造三家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汽车年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10亿元。

政协委员对帮扶对象的爱心

11月23日,该乡茶庵村21组的贫困户李传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家里刚刚完成“七改一增”,之前家徒四壁,现在被安装上崭新的灶台和衣柜,高兴的心情还没有平复下来,久力健酒业的秦恒奇老总又给他送来了一台崭新的21英寸海信电视。

久力健酒业董事长秦恒奇(左一)亲自为贫困户帮扶对象李传胜送电视机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秦总。”接过电视机的那一刻,67岁的李传胜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在现场,该乡干部、茶庵村支部书记李士东介绍,李传胜是久力健酒业的贫困户帮扶对象,李传胜吃水困难,去年秦总个人出资近2000元,给他打了口吃水井,村里免费给他拉了电线,乡里又给他家进行了“七改一增”生活环境改造。

问及电视机,秦恒奇说:“乡里对我们企业关怀备至,脱贫攻坚不能落下一人,作为帮扶责任人,我又是市里的政协委员,能够为贫困户尽绵薄之力在所不辞。上周三,我来看他,老李说晚上寂寞,想看电视,我就答应一周之内给他买台电视机送来。”

据悉,正是乡政府对企业每遇困难的尽力帮助,才使企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慷慨解囊。以全乡“七改一增”为例,全乡对贫困户家庭生活环境进行改造工作一启动,民营企业纷纷伸出援手,累计捐款近百万元。

人大代表和他的扶贫车间

该乡大庄村袁家自然村的袁德军,是典型的贫困户,一家3口,妻子患玻璃人脆骨病肢体重残,女儿17岁,因母亲需要照顾,辍学在家,生活极其困难。

方正彩印总经理张显伟得知情况后,不仅为袁德军家里送去生活急需品,而且安排袁德军到厂里上白班。

见到记者,袁德军很是感动:“现在政策真好,我一个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拿工资了,每个月2000多元,基本生活可以有保障了。”

为帮助更多贫困人员就业,身为市人大代表的张显伟,还特意在厂里设置了一个扶贫车间,近年来,共安排周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人员20余人。

“乡里把我们厂定为全乡的扶贫基地,说明政府对我的信任。既然是扶贫基地,就要发挥好基地的作用,理所当然地要为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做点实事。”张显伟说。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张楼乡区域经济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局面,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特色种植全面开花,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集镇树绿花红,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脱贫攻坚、环境整治正扎实推进,城边、河边和国道、省道边的地理优势,正日益凸显。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乡政府给企业解难题,企业又把爱心回馈给社会,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双赢;依据市里的统一规划,张楼乡作为城区外围的郊区经济正在萌芽中,政府与企业的强强联手,必将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大力发展郊区特色种植,也势必会对全乡计划建设成为集天然生态、采摘、观光、旅游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郊区经济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该乡党委书记崔继栋说。


特色种植走出富农之路

——特色农业种植发展侧记

近年来,张楼乡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低端低效农产品种植,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种植,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特富农”之路。

11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张楼乡,对该乡特色农业种植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采访。

小芦笋闯开大市场

在吕楼村芦笋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长势茂盛的大片芦笋,它们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新。

“我今年种5亩芦笋,亩产3000斤左右,每亩净利润就五六千元。”菜农王保党笑呵呵地说,“以前一年到头在外打工,辛苦不说,挣得也不多,如今,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挣钱,还能照顾家里,两全其美。”

据了解,吕楼村2015年引进芦笋种植项目,种植芦笋150余亩,带动村里1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并逐步实现了采摘、储藏、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同时,为了更快地让吕楼的芦笋销售到全国各地,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对芦笋进行统一采收、包装,既拉长产业链,又为外地客商提供了优质产品,当地不少群众也因此鼓了钱袋子。

“芦笋种植需要科学管理,从种植到施肥再到采收,都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抛开村民日常田间管理的工资,光芦笋采收期,每个村民一天的收入也最低有70元左右。一年中,芦笋采收需要7个月,赶上采收旺季,每天有50人在这里做工,这笔收入不少吧。”吕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全亮笑着对记者说。

火龙果敲开致富门

文营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占地15余亩,拥有22个火龙果种植大棚,是该乡的扶贫点和采摘基地。火龙果每年可以采摘五、六次,眼下,基地里的红心火龙果又到了成熟期,每天到这里采摘火龙果的人不少。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大棚,只见一个个火龙果像红灯笼一样挂满枝条,甚是喜人,工人们正在对果树进行剪枝、收果,整个大棚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去年就来了,栽苗、除草、剪枝啥都能干,轻轻松松一天能赚60元,我很满足。”正在给火龙果剪枝的周红秀笑得合不拢嘴。周红秀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像周红秀一样长期在这里工作的贫困户有5户,他们不仅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文营村火龙果种植基地

“火龙果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一年种植,20年收益,不仅可以卖果,而且还可以卖种苗。保守估算,每亩年纯收入不低于5万元,每棵30公分高的种苗售价6元,60公分高的售价10元,每亩地种植1000棵,每年种苗最低收入也不会低于1万元。本地村民种植,我不仅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还会以最低价格提供种苗,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该火龙果基地负责人文卫国说。

“下一步,针对火龙果在我市的供需要求,我正准备扩大规模种植,争取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这里真正变成融农业观光、休闲与采摘为一体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展望未来,文卫国信心满满。

大黄梨趟出幸福路

在孙渠村,记者走进市晚秋黄梨协会,该协会是一家集科研、管理、服务、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已在全市发展晚秋黄梨近7000亩,协会坚持以“三创一体”为载体,在科普上下功夫,在富农上下力气,走出了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富农强农的特色产业种植发展新途径。

“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735户,带动农户6108户,晚秋黄梨亩产1万多斤,每亩纯效益在8000元左右。”该协会负责人刘怀生告诉记者。

吴集村的董秀华,丈夫、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一人在家种植晚秋黄梨,在她的精心管理下,1.3亩黄梨年收入1.7万元。“我一亩黄梨的经济收入,要超过种植其他农作物经济收入的20倍。”董秀华指着满树的黄梨,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如今,她在外务工的丈夫看到了种植晚秋黄梨的效益,主动辞工回来,和董秀华一同种植和管理晚秋黄梨。像董秀华这样靠黄梨致富的典型,在孙渠村晚秋黄梨基地已不在少数。

“特色农业种植,不仅打破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实现了富民增收,而且为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辐射带动效果明显。从目前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全乡贫困户都能按照预期时间顺利脱贫。”该乡党委书记崔继栋说。


千树万树梨花开

——汽车销售产业发展侧记

自2008年开始,张楼乡七里店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汽车销售门店,10年过去了,汽车销售产业在七里店开出了璀璨之花,它的迅猛发展,也给汽修、装饰以及餐饮服务业带来蓬勃生机,成为乡域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的助推器。

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目前,七里店汽车销售市场是全市最大的汽车销售园区,从该乡的七里店到孙渠村,在约4公里的省道两侧,已经有96家汽车经销商,其中标准4S店10家。

在以销售“广汽传祺”品牌汽车为主的邓州天成信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各种型号的车辆有序摆放。来自十林镇的张先生正在试驾一辆传祺GS4,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和车辆的亲民价格让他很满意,张先生愉快地购买了爱车。“我是做生意的,GS4车内空间大,拉货方便,价格也很实惠,不用去外地就能买到满意的车了。”张先生笑着说。

该公司销售部经理张静向记者介绍:“我们不仅是一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更是一个体贴和关怀客户,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让他们感受幸福和喜悦的4S店。”

“前些年说到买车,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南阳、郑州等地,近年来,我们倾力打造属于我们邓州自己的汽车销售园,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购车,售后、保养和维修都很方便。”该乡党委书记崔继栋说。

最早进入汽车销售行业的邓州顺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书静坦言:“初入这个行业时,我也很忐忑,但风险和回报也往往成正比。”事实上,仅仅几年时间,汽车销售行业就迎来了春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汽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仅该公司主要销售的“上海通用五菱”“宝骏”品牌汽车,去年就销售了1300台,销售额8000万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今,我市的汽车销售,已经基本涵盖了我国自主和合资生产的大部分汽车品牌。可以说,全国汽车销售的概况都可以通过我市汽车销售行业而一知端倪。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今年各家销售门店的业绩比去年同时期都有所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崔继栋到某汽车4S店了解销售情况

“汽车销售的市场目前还不饱和,今年的整个汽车销售市场都不如往年活跃,主要是受国际、国内大趋势的影响。同时,消费者消费更加理性,比性能、比价格、比服务,只有三者结合,符合消费者期待时,他们才会购买。”刘书静告诉记者。

据了解,由于受小排量购置税政策放缓、整体经济形势及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今年新车销量步入低增速的“新常态”。而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优势凸显,越来越严苛的环保法规和排放规定,以及国家在政策层面新能源汽车的优惠,燃油汽车销售受到影响。

记者来到主要销售“比亚迪”汽车品牌的邓州永成商贸有限公司,秦ProDM等几款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吸引了不少顾客:“混动汽车油耗低,刚刚试驾,动力很足,我感到很满意。”顾客王先生说。

“近年来,顾客已经有意识地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说明新能源汽车在逐步走进群众的生活。明年,我们会对展厅重建布展,从车型、体验到服务全部升级。”该公司经理卢俊说。

配套服务全面开花

汽车销售行业在张楼乡的兴起,吸引了我市不少的消费者在此聚集。该乡则以建设七里店专业汽车销售市场为平台,积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吸纳更多的汽车销售、餐饮、建材、物流等商家入驻,形成了沿南邓公路的特色市场,助推了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看车,购车,顺便在这里吃饭,附近基本都是农家菜,味道好,价格不贵。”刚看完车准备和家人去吃饭的市民李青云说,“来这里交通方便,3路公交车直接就到了。”

某农庄老板介绍,每天来这里看车和购车的群众很多,与市区只有一河之隔,骑电动车就过来了,这里的餐饮市场已成规模,50多家特色饭店生意一直都不错,最忙的时候厨房里两个厨师都忙不过来。

临近郊区,该乡七里店工业园区的人流量,也吸引了翰林实验学校在此落户,学校占地面积160亩,投资2亿元,114个教学班,容纳学生8000余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是全市高中教育规模较大的民办公助学校。

“汽车销售已经成为张楼乡的一张名片,下一步,我们会把七里店汽车销售带建成更加专业、服务更加全面的汽车销售一体化园区,并将以此为契机,聚焦效益提升,关注民生发展,打造城东新区区域经济特色化产业新坐标。”崔继栋说。


热门推荐